11月7日就立冬了,气温也越来越低,不少人由于适应不了气温的变化,出现各种健康问题,尤其是高血压患者,比如:原本血压控制的很好, 现在忽高忽低,波动很大,还会出现头晕、头疼等症状;
事实上,这些问题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。而且,血压随季节变化的现象不仅存在于高血压人群,也存在于正常人,这种变化是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过程。
天气变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首要原因。秋末冬初,气温低,昼夜温差大,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,体表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,同时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水平升高,使心率加快,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,血压会逐渐升高。通俗点讲,就好像过多的雨水流经狭窄的河道,河床压力陡然升高。研究数据表明,气温每降低1℃,收缩压升高1.3毫米汞柱,舒张压升高0.6毫米汞柱。
秋季天气干燥,人体消耗水分多,体内缺水,血液会变得粘稠,血流速度就会变慢,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,容易出现血脂升高,血压升高的情况。
秋冬是进补的好时机,很多人会抓住机会大吃补品、肉类进行食补。但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许多滋补之品往往比较温燥,无法消受。而且也会在无形中摄入过多盐糖,导致血压升高。秋冬季节,血压升高,波动较大,容易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脑梗塞、脑出血、肾功能不全等。因此,秋末冬初,高血压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,做好日常预防措施,以防万一。
建议一天中测量三次血压,即早晨、中午和晚上各一次。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,了解病情。测量血压需要注意:在活动以后应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,环境要安静舒适,座椅适当,手臂与心脏位置等高。
低气温会使脑小动脉血管收缩、血管阻力增大,脑组织会因此缺血缺氧,容易发生脑卒中。所以,转季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应对自然的变化,及时添加衣物,切忌一味强求“秋冻”。
坚持科学运动对调节血压有很大好处,日常可选择散步、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方式,既能锻炼身体又比较安全。切忌剧烈的运动,如快跑,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,引发脑出血。
高血压患者要结合自身特点以清补为主,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,又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食物,切忌盲目进补。
秋冬血压升高,应适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。另外,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晕,这时可遵照医嘱联合用药。在此提醒:用药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一环,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用药,不可擅自用药,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