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五月俗称毒月,其中更是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,就是古代所谓的【九毒日】,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。
初毒日:五月初五、五月初六、五月初七;
中毒日:五月十五、五月十六、五月十七;
末毒日:五月二十五、五月二十六、五月二十七。
毒五月的由来
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“毒五月”的忌讳观念。东汉以后,王充的《论衡》、应劭的《风俗通义》以及潘荣陛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等都多次提到了五月五日的习俗。
王充《论衡》中对“五月五日生子不举”的解释为:“夫正月岁始,五月盛阳,子以(此月)生,精炽热烈,厌胜父母,父母不堪,将受其患。”《论衡》中将五月“恶”的理解或归之于“太阳”、“盛阳”之恶。东汉以后五月的禁忌在北方也发展得越来越多。如《风俗通义》中就说:“五月盖屋,令人头秃”。还有潘荣陛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提到的: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,以避免井毒的侵害。脾胃虚弱是人们在“毒五月”里的普遍状态。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聚于身体四肢,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,从而造成人体内的虚寒。脾胃虚寒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腹泻及消化不良。所以,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多注重调节饮食,增加对脾胃的照顾,切不可贪凉,也尽量不去食用剩菜剩饭。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。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,需要避免对身体的额外消耗。因此,农历五月,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。
古人认为,农历五月病邪丛生,人们务必端容肃己,节制嗜欲,食物清淡,减少酸味,增加苦味,益肝补肾。
毒五月引发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肠中积热,导致便秘。尤其是夏季人们喜欢吃烧烤,吃完烧烤后,热性的食物会存留于肠道内,导致人体无力运化,久而久之形成淤热。此时,人体阴津明显不足,便秘症状也就随之出现。受此影响,人体还容易出现痤疮、口臭、口干、口苦、失眠等症状。所以,如果想减少肠中的积热,避免吃太多烧烤和辛辣食物是十分有必要的,可以选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。
农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。也就是说,此时正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持续性的高温导致人体水分迅速散失,形成了道医理论中的“津液亏虚”。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预防,就很容易导致气血运行淤滞,从而诱发中风、心梗等疾病。为了预防发病,人们就要有意识地多喝水,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各一杯温开水。其次要避免熬夜。尤其是有三高的人,除了注意日常预防,还要备好中风急救药,以防万一。
总而言之,“毒五月”并不是空穴来风,大家一定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,以防疾病突发。